知識架構表

LearnMode學習吧將國小/國中/高中的基本學科應學習內容,系統化整理成樹枝狀結構的知識架構表,師生都能藉此了解學科完整的學習架構、各知識點之間的關係,並可藉此快速找尋平臺上的資源。

*本表僅列出國小/國中/高中知識較為結構化的學科,更多內容請點各學程資源清單版本對照表


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返回【LearnMode學習吧】知識架構表 | 前往【國中社會】版本對照表

 

 

 

 

 

國中公民

1 自我成長

1-1 認識自己

 

1-2 個人需求的滿足

1-2-1 馬斯洛個人需求五個層次的優先順序

1-3 欣賞生命,體驗人生

 

2 人際互動

2-1 良好的人際關係

2-1-1 人際關係的定義

2-1-2 人際關係的重要性

2-2 青少年的人際關係

2-2-1 人際衝突的類型

2-2-2 衝突的解決方式

2-3 和諧的性別關係

2-3-1 性別角色的形成與家庭、學校、大眾傳播媒體的關係

2-3-2 促進和諧的性別關係的方法

2-4 校園的人際關係

2-4-1 同儕關係與師生關係

2-4-2 建立友善校園(沒有校園霸凌)

3 家庭生活

3-1 家庭的組成

3-1-1 家庭的定義

3-1-2 配偶、血親、姻親

3-2 家庭的型態

3-2-1 小家庭

3-2-2 折衷家庭

3-2-3 大家庭

3-2-4 社會變遷下的其他家庭型態

3-3 家庭的功能

3-3-1 生育、保護與照顧

3-3-2 教育與經濟

3-3-3 家庭功能隨著社會變遷所受到的影響

4 家庭關係

4-1 家庭的親密關係

4-1-1 夫妻關係

4-1-2 親子關係

4-1-3 手足關係

4-2 家庭的衝突與溝通

4-2-1 家務分工的衝突

4-2-2 經濟的衝突

4-2-3 價值觀與生活習慣的衝突

4-2-4 家庭衝突溝通的方法

4-3 現代家庭面臨的問題

4-3-1 少子化問題

4-3-2 老人照顧安養問題

4-3-3 離婚問題

4-3-4 家庭暴力問題

4-3-5 家庭功能的變遷

5 校園學習

5-1 良好的學習態度

 

5-2 有效的學習方法

 

5-3 和諧的校園生活

 

5-4 學生自治

5-4-1 學生自治的定義

5-4-2 學生自治的原則

5-4-3 學生自治的範圍

5-4-4 學生自治的目的

5-4-5 開班會的會議規範

6 社區發展

6-1 社區

 

6-2 社區的類型

 

6-3 社區參與及社區組織

6-3-1 社區參與

6-3-2 社區組織的類型

6-4 社區發展的展望

6-4-1 社區總體營造

6-4-2 社區發展與經費來源

7 社會互動

7-1 社會中的角色扮演

7-1-1 角色的定義與影響因素

7-1-2 角色衝突

7-2 社會化的途徑

7-2-1 家庭

7-2-2 學校

7-2-3 同儕團體

7-2-4 傳播媒體

7-3 社會互動的方式

7-3-1 合作

7-3-2 競爭

7-3-3 衝突

7-3-4 其他社會互動的方式

7-4 社會互動中的基本素養

7-4-1 尊重與理性

7-4-2 公德與公益

7-4-3 守法與正義

7-4-4 參與公眾事務

8 社會中的團體

8-1 個人與團體

8-1-1 團體的定義

8-1-2 團體的組成原因

8-1-3 團體的相關法律

8-2 團體的種類與區分

8-2-1 團體的種類

8-2-2 團體的功能取向

8-3 社會中的志願團體

 

9 社會規範

9-1 社會規範與約束力

9-1-1 社會規範的意義與重要性

9-1-2 法律與其他社會規範的約束力(強或弱)

9-2 社會規範的種類

9-2-1 風俗習慣

9-2-2 倫理道德

9-2-3 宗教信仰

9-2-4 法律

9-3 建立和諧的社會

 

10 社會中的文化

10-1 文化的意義及特徵

 

10-2 文化的內涵

10-2-1 器物層次

10-2-2 制度層次

10-2-3 理念層次

10-3 次文化

10-3-1 次文化的定義

10-3-2 次文化的種類

10-4 文化傳承與創新

 

11 變遷中的社會

11-1 社會變遷的內涵

11-1-1 社會變遷的意義

11-1-2 促成社會變遷的因素

11-1-3 社會變遷的三層次

11-2 社會變遷的衝擊與因應

11-2-1 價值觀念的混淆

11-2-2 個人適應不良

11-2-3 弱勢族群權益被忽略

11-3 常見的社會問題

11-3-1 家庭問題

11-3-2 犯罪問題

11-3-3 都市化衍生的問題

11-3-4 其他問題

11-4 迎向資訊社會

11-4-1 資訊社會的特徵

11-4-2 終身學習

12 社會福利

12-1 社會福利的觀念

 

12-2 我國的社會福利政策

12-2-1 社會保險

12-2-2 社會救助

12-2-3 就業安全

12-2-4 福利服務

12-2-5 社會住宅

12-2-6 健康與醫療照顧

12-3 追求公平正義的社會

 

13 現代國家與民主政治

13-1 國家組成要素

13-1-1 人民

13-1-2 領土

13-1-3 政府

13-1-4 主權

13-2 國家存在的目的

13-2-1 安全

13-2-2 秩序

13-2-3 自由

13-2-4 正義

13-2-5 經濟

13-2-6 文化

13-2-7 福利

13-3 國家的類型

13-3-1 國體的意義

13-3-2 政體的意義

13-3-3 國家的類型

13-4 民主政治的特色

13-4-1 民意政治

13-4-2 責任政治

13-4-3 法治政治

13-4-4 政黨政治

13-5 民主政治的價值

 

14 中央政府

14-1 政府是為人民服務

 

14-2 權力分立原則

14-2-1 三權分立

14-2-2 五權分立

14-3 我國總統與五院的職權

14-3-1 總統

14-3-2 行政院

14-3-3 立法院

14-3-4 司法院

14-3-5 考試院

14-3-6 監察院

14-4 中央政府的分權制衡

 

15 地方政府

15-1 地方政府的職權

15-1-1 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分權方式

15-1-2 地方政府的工作項目

15-2 地方自治的內涵

15-2-1 地方自治的意義

15-2-2 地方自治的重要性

15-2-3 地方政府的組成

15-3 我國地方建設的財源

15-3-1 地方稅收

15-3-2 中央補助

15-3-3 自行籌措

15-4 我國地方自治的展望

 

16 政府的經濟功能

16-1 政府的經濟角色

16-1-1 提供公共財

16-1-2 處理外部效果

16-1-3 維持公平交易

16-1-4 保障私有財產

16-1-5 改善所得分配

16-2 政府的支出與收入

16-2-1 政府的支出

16-2-2 政府的收入

16-2-3 租稅或收費的原則

16-2-4 租稅的種類

16-3 監督政府的效能

16-3-1 體制內監督(立法、審計)

16-3-2 體制外監督(媒體、人民)

17 政黨與利益團體

17-1 政黨的意義和功能

 

17-2 政黨的型態

17-2-1 一黨專政

17-2-2 一黨獨大

17-2-3 兩黨制

17-2-4 多黨制

17-3 政黨政治運作的原則

17-3-1 依法組黨公平競爭

17-3-2 國家人民利益優先

17-3-3 尊重包容不同政黨

17-4 民主社會中的利益團體

17-4-1 利益團體的意義

17-4-2 組成利益團體的目的

17-4-3 利益團體的活動方式

17-4-4 利益團體與政黨的比較

18 選舉與政治參與

18-1 政治參與的意義

18-1-1 政治參與的意義

18-1-2 政治參與的方式

18-2 選舉的功能

18-2-1 人民選出適合的公職人員

18-2-2 政黨推薦人才以取得執政權

18-2-3 政府可以落實責任政治

18-2-4 政權和平轉移

18-3 選舉的原則與過程

18-3-1 公職人員的類型

18-3-2 被選舉人的資格規定

18-3-3 選舉人的資格規定

18-3-4 選舉的原則

18-3-5 選舉的過程

18-4 選舉與民主素養

18-4-1 選民的民主素養

18-4-2 候選人的民主素養

19 法律的基本概念

19-1 法律的功能

19-1-1 保障人民的權利

19-1-2 維持社會秩序

19-1-3 促進社會進步

19-2 法律的位階

19-2-1 憲法

19-2-2 法律

19-2-3 命令

19-2-4 法律位階的高低

19-3 現代公民應具備的法治觀念

 

20 人民的權利與義務

20-1 人民的基本權利

20-1-1 平等權

20-1-2 自由權

20-1-3 受益權

20-1-4 參政權

20-2 基本權利間的限制與衝突

20-2-1 防止妨礙他人權利

20-2-2 避免緊急危難

20-2-3 維持社會秩序

20-2-4 增進公共利益

20-3 人民的基本義務

20-3-1 納稅

20-3-2 服兵役

20-3-3 受國民義務教育

21 民法與生活

21-1 民法規範的事項

21-1-1 身分關係

21-1-2 財產關係

21-2 權利行使的原則

21-2-1 積極的「誠實信用」原則

21-2-2 消極的「禁止濫用」原則

21-3 民事責任

21-3-1 回復原狀

21-3-2 損害賠償

21-4 民法的行為能力

21-4-1 完全行為能力

21-4-2 限制行為能力

21-4-3 無行為能力

22 刑法與行政法規

22-1 犯罪與刑罰

22-1-1 罪刑法定主義

22-1-2 刑罰的種類

22-2 犯罪成立的要件

22-2-1 行為符合「刑法」規定的構成要素

22-2-2 出於故意或過失

22-2-3 行為具有違法性

22-2-4 行為人有刑事責任能力

22-3 現代公民對刑法應有的基本認知

 

22-4 行政法規與行政責任

22-4-1 行政法規

22-4-2 行政責任

23 權利救濟

23-1 衝突的處理

23-1-1 和解

23-1-2 調解

23-1-3 訴訟

23-2 訴訟的種類

23-2-1 民事訴訟

23-2-2 刑事訴訟

23-2-3 行政訴訟

23-3 我國法院的審判制度

23-3-1 法院的種類

23-3-2 法院的層級

24 少年的法律常識

24-1 常見的少年犯罪行為

 

24-2 少年犯罪行為的處理

24-2-1 少年保護事件

24-2-2 少年刑事案件

24-3 其他與少年有關的法律

24-3-1 少年事件處理法

24-3-2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

24-3-3 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

24-3-4 勞動基準法

24-4 資訊生活中的法律常識

24-4-1 違反著作權法

24-4-2 妨害電腦使用責任

24-4-3 網路的言論自由

25 選擇與消費

25-1 選擇與機會成本

25-1-1 選擇

25-1-2 機會成本

25-2 影響消費的因素

25-2-1 商品價格

25-2-2 所得高低

25-2-3 個人偏好

25-2-4 預期心理

25-2-5 時間因素

25-3 消費者權益的保障

25-3-1 公平交易法

25-3-2 消費者保護法

26 生產與投資

26-1 生產行為

26-1-1 有形產品

26-1-2 無形勞務

26-2 生產要素

26-2-1 自然資源

26-2-2 人力資源

26-2-3 資本

26-2-4  企業才能

26-3 獲得最大利潤的方法

26-3-1 降低生產成本

26-3-2 增加銷貨收入

26-4 生產者的選擇

 

26-5 企業經營

26-5-1 企業經營的型態

26-5-2 企業經營的原則

27 市場與貨幣

27-1 經濟活動循環

27-1-1 消費者與生產者

27-1-2 商品市場與生產要素市場

27-2 價格的形成

27-2-1 供過於求

27-2-2 供不應求

27-2-3 供需均衡

27-3 貨幣促進市場交易便利

27-3-1 貨幣的演進

27-3-2 貨幣的功能

27-3-3 貨幣的種類

27-4 通貨膨脹影響民生經濟

27-4-1 通貨膨脹的意義

27-4-2 通貨膨脹的影響

27-5 絕對利益與比較利益

27-5-1 絕對利益

27-5-2 比較利益

27-6 國際分工與國際貿易

27-6-1 比較利益下的國際分工

27-6-2 匯率變動與國際貿易

27-6-3 貿易順差逆差的影響

27-6-4 臺灣的國際貿易

28 個人與家庭經濟

28-1 就業與失業

28-1-1 就業與失業的意義

28-1-2 失業率與失業救濟

28-2 家庭經濟規畫

28-2-1 開源

28-2-2 節流

28-3 理財與投資

28-3-1 理財與投資工具

28-3-2 理財與投資風險

29 經濟發展與現代社會

29-1 個人的工作倫理

29-1-1 正確的工作觀

29-1-2 遵守職業道德

29-2 企業的社會責任

29-2-1 回饋社會大眾

29-2-2 落實企業倫理

29-2-3 遵守相關法律

29-3 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育

29-3-1 相關環境議題

29-3-2 綠色經濟與永續發展

30 多元文化

30-1 文化交流與文化創新

30-1-1 文化交流模式

30-1-2 文化交流原則

30-1-3 本土文化變遷

30-1-4 外來文化的影響

30-2 文化交流的衝擊

30-2-1 對個人的衝擊

30-2-2 對社會的衝擊

30-3 多元文化的精神

30-3-1 肯定自我文化

30-3-2 尊重不同文化

30-3-3 擴展國際視野

31 科技發展

31-1 資訊科技的發展

31-1-1 傳播科技的類型

31-1-2 傳播科技的功能

31-1-3 傳播科技的衝擊

31-1-4 閱聽人對於傳播媒介的認知

31-2 智慧財產權的保障

31-2-1 智慧財產權的意義

31-2-2 相關法律規範

31- 3科技發展的展望

31-3-1 生物科技

31-3-2 科技發展的方向

32 國際社會中的互動

32-1 現代國際社會中的互動

32-1-1 國際合作

32-1-2 國際援助

32-1-3 國際交流

32-1-4 國際衝突

32-2 認識國際組織

32-2-1 全球性國際組織

32-2-2 區域性國際組織

32-2-3  政府及非政府組織

32-3 國際組織對世界和平的努力

32-3-1 化解國際社會衝突

32-3-2 保障國際社會安全

32-3-3 促進國際社會發展

32-4 臺灣與世界接軌

32-4-1 我國的國際地位

32-4-2 我國參與的國際組織

32-4-3 國民外交

33 建立和諧的世界

33-1 全球所面臨的問題

33-1-1 環境問題

33-1-2 貧富差距問題

33-1-3 疾病問題

33-1-4 國際犯罪

33-1-5 恐怖活動

33-2 行動與參與

33-2-1 縮短貧富差距

33-2-2  疾病預防

33-2-3 追求安定與和平

33-2-4 環境生態的維護

33-3 世界公民的責任

 
 

Top(返回頁首) / ★返回知識架構表